興義烏沙鎮(zhèn)革里壩子:冬季田園風光 一幅美麗畫卷
興義市烏沙鎮(zhèn)革里壩子還一幅生機盎然。
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進入大寒天氣,氣溫下降,在較高的地方已經(jīng)有雪凝,可是在興義市烏沙鎮(zhèn)革里壩子還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卷。1月28日,筆者應邀前往革里采訪整個冬修,除了看到革里水庫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原公社(鄉(xiāng)政府)所轄的革里、磨舍、新寨、抹角到處基礎設施建設又上了一個臺階,革里農貿市場兩旁高樓林立,寨子(含普頭)近300戶人家的村莊直接換發(fā)出一派新農村的氣息。
從大溝門通往革里、普頭、南洞鏈接啦叭箐腳1580畝壩子的農作物青枝綠葉,而在農田之中修通了便于農戶耕種的水泥硬化機耕路。在抹角磨舍、新寨等自然村寨到處綠水青山,真正是人與自然和諧。
革里位于烏沙鎮(zhèn)的北面,南門是烏沙鎮(zhèn)政府所在地,東、北、西面都鏈接云南邊界,革里有興義縣文物重點保護的抹角橋,有著名的竇氏民居,也是貴州龍的保護區(qū),烏沙竇氏家族與下五屯劉顯世、劉顯潛家族,景家屯王伯群、王電輪家族,泥凼何應欽家族,在清末民初號稱興義的四大家族。竇家第十七世竇全曾系光緒末廩生,為興義縣第一個拔貢,第十八世竇致祥民國時期任過興義高等小學堂堂長、區(qū)長和麻江縣縣長,德江縣縣長;竇景祥創(chuàng)辦《自治周刊》,任貴州省路政局局長、高等法院院長、大廈大學教授兼總務長;第十九世竇居敬任過貴陽南明中學校長、貴州省政務廳廳長,山東青島電報局局長,河南開封公路局局長,國民黨重慶行營顧問等職;竇居仁曾任黔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國民黨貴州省政府高級顧問、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國民黨中央派為貴州省黨務指導委員,國民革命軍18路軍總指揮顧問,國民政府第一屆國大代表等要職。竇氏民居群是清朝至民國時期貴州西南部民居建筑的代表,竇居仁等竇氏后人對貴州軍事、政治、教育等,是頗有影響的人物。竇氏民居建筑群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興義縣首任縣委書記王剛正也是革里人,筆者走訪了原任支書李學倫和現(xiàn)任支書彭榮統(tǒng)。他們告訴筆者,現(xiàn)在黨的政策太好了,以前我們這里公余糧任務重,加上科學技術跟不上,村民經(jīng)常缺糧,改革開放以來,在歷屆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生產(chǎn)的糧食自食有余,多種經(jīng)營全面發(fā)展,外出務工甚至自己當老板,村民的思想意識大大進步,農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我們革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非常感謝黨的好領導,我們革里的村民一定按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沿著習近平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緊跟時代步伐,“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村民謀福利,奮力向全面小康邁進。
(李天亮)
責編:張椹炎
分享到:
相關信息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