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月圓(作者:王席美)
今宵月圓
王席美
城市的夜,是屬于燈光的。每至夜幕降臨,五彩斑斕的燈光照亮城市的角落。初來城市的感覺——新鮮、好奇,但是時間久了,還是感覺沒有農村那樣的靜謐,特別是在中秋的夜晚,不特意看,根本就感覺不到月的明和亮。甚至還感覺不到月亮的存在。
于是,我在不經(jīng)意間想起家鄉(xiāng)的夜。想起籠在小村子上空,那片寧靜而澄澈的月光。此刻,幼時的中秋一下子擁上心頭,那時沒有月餅,沒有水果,有的只是自家種的葵花籽和一家人的歡聲笑語。幼年時家住鄉(xiāng)下,家的概念,是兩間土坯做的瓦房。一家七口住著,竟不覺得擁擠。夜風吹來,泥土的氣息清晰可聞。不遠處牛兒們的反芻聲,貓兒狗兒的叫聲,都泡在融融的月光里。雞鴨們都睡著了,夜?jié)u深,風漸涼,我們也在蟲子的催眠曲中沉沉睡去。
在童年,夏夜能抱著月光數(shù)著星星入眠,實是件無比快樂的事。不過在入秋以后,夜晚的風增添了幾分涼意,便不再適合露宿。但晚飯后,可以坐在一起閑談納涼。大人們就著涼風,和寨鄰老幼們拉拉家常。孩子們玩著游戲,跑累了,就一頭鉆進爸爸或媽媽的懷里撒嬌。此時,月光是溫柔的,人坐在溫柔的月光里,覺得親近。父親的臉上少了嚴厲,偶爾,竟然會給我講一兩個故事。母親的臉上多了幾分慈祥,常常親昵地把我摟在懷里,教我念月亮民謠:"初一初二不見面,初三初四一根線....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頓時,小小的心里啊,盛滿了月光,也盛滿了歡喜。
今晚又是月圓之夜,不在鄉(xiāng)下快十余年了,自己也初為人母,以前的快樂時光一下子擁上心頭,我便央求家人帶著我和孩子去郊區(qū)賞月,于是我們就出發(fā)了,我明顯的看到皎潔的皓月撒在綠野上,是那樣的柔和、慈祥。我猛一抬頭,頓時驚呆了,那是一輪碩大豐滿的月亮。「酝吹降耐耆煌,月亮上籠著一層淡淡的紅暈,像一位害羞的女子,慌慌張張地從山后走出來,卻不小心與神情專注的我撞了個滿懷,立即羞紅了臉!我呆呆地看著那月,此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的詩句突涌心頭。
夜晚的郊區(qū)靜悄悄的,伴著圣潔的月光,安寧而靜謐。一陣涼爽的夜風拂過,樹枝颯颯作響,仿佛一對戀人在耳語,在美妙的月光下傾訴衷腸,風中偶爾傳來不知名的蟲鳴聲,像溫柔的夜曲,人和自然完全融為一體,一切都化作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images/ldqxn_w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