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軍區(qū)駐滇集團軍裝甲旅奔赴安龍支援抗旱救災(圖)
成都軍區(qū)駐滇集團軍裝甲旅奔赴安龍支援抗旱救災
4月2日中午,駐滇集團軍裝甲旅開赴安龍旱災第一線。
4月2日中午,駐滇集團軍裝甲旅開赴安龍旱災第一線。
亮點黔西南訊 4月1晚,成都軍區(qū)駐滇集團軍裝甲旅進駐安龍縣城,4月2日中午12時啟程奔赴安龍縣旱災嚴重的木咱、德臥、龍廣三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抗旱救災工作。
去年8月以來,安龍縣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土壤缺墑加劇,水源逐漸枯竭,蓄水日益減少,農業(yè)生產遭受巨大損失,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據(jù)統(tǒng)計,全縣農作物受災27.1萬畝,成災22.29萬畝,絕收18.31萬畝;受災人口達33.5萬之多, 22萬余人、9萬多頭(匹)大牲畜出現(xiàn)飲水困難,旱災造成直接經(jīng)濟損失高達1.1余億元。這次旱災持續(xù)時間之長、受災范圍之廣、災害程度之深,實屬歷史罕見。
災情發(fā)生后,安龍縣委、縣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舉全縣之力打響了以“千名干部下基層、抗旱救災保民生”為核心的抗旱救災攻堅戰(zhàn),實行“縣級干部包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科干部包村組,黨員干部包農戶,校長包學校,教師包學生”的包保責任制。對鰥寡孤獨、老弱病殘、單家獨戶等重點人群,明確專人負責,實行一包一、一對一、一幫一措施,定點、定時、定人送水,保證生活用水。全縣16個鄉(xiāng)鎮(zhèn)、92個部門、3000多名干部職工紛紛組建抗旱救災工作隊分赴災區(qū)開展抗旱救災,并組建義務送水隊,配置送水車,采取抽水、引水、拉水、送水等多種方式,建立應急供水點,有效解決群眾人畜飲水問題。全縣上下譜寫了一曲曲抗旱救災的戰(zhàn)歌,抗旱救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當前,干旱仍在持續(xù)。嚴重的旱情引起了黨中央、國力院的高度重視,決定派出部隊支援地方開展抗旱救災工作。4月1日晚,安龍縣迎來了人民子弟兵。在縣城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后,支援安龍駐滇集團軍裝甲旅于4月2日中午12時開赴旱災第一線,進一步增強了全縣人民戰(zhàn)勝旱魔的信心和決心。
據(jù)了解,支援安龍駐滇集團軍裝甲旅此次派駐安龍的官兵共216人,車輛17輛,并自帶來水桶160個,送水車1輛。主要任務是幫助地方困難群眾拉水送水,架設水源點設施,協(xié)助群眾搞好春耕生產等。圖為駐滇集團軍裝甲旅開赴旱災第一線時的情景。(楊 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