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美:從精準貧困戶變成了致富帶頭人
我叫張龍美,是安龍縣灑雨鎮(zhèn)民族村坡連地組人,以前我們家糧食不夠吃,肉和油也不夠吃,年年借、年年還,現在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條件好了,我又想吃點粗糧,吃點蕎麥饅頭了,你說奇不奇怪!
精準扶貧戶
以前,“窮”字就一直形影不離的跟著我,家里日子苦,幾個孩子都要讀書,老太(丈夫的母親)也跟著我們,我家兩個(兩口子)只能在家種包谷,守著孩子照顧老太,造孽(可憐)很吶!
那些年我們別說吃肉,糧食都不夠吃!麥子收進來后接濟生活,都要用粉碎機把麥麩打成粉一并食用,磕牙,不好吃!為了讓老的小的有飯吃,心一橫沒法了,借吧!借到了錢就想讓孩子和老太吃點油葷,好油是不敢想了,只能買點角油(從肥腸等邊角料上撕下來的肥油)熬了來炒菜。家里養(yǎng)豬,都是從熟人處賒來的小豬仔,豬喂大了賣掉再還本錢和債務,雖然連年如此,但是窮要窮的有志氣,做人要做得有誠信!
2014年,安龍縣公安局派到我們村里當第一書記的民警裴曉山帶著扶貧干部走訪摸排,幫我家識別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國家精準幫扶政策,還有了包保責任人——縣公安局的民警朱金萍,她常來家里關心有沒有吃飽、能不能穿暖,有個大事小事的她也著急忙慌,漸漸的越來越熟悉,我也就不再稱呼她“同志”啦,現在都是喊她一聲“萍姐”!
思想轉化者
2018年,具體哪天我記不得了,萍姐來家里宣傳一個新項目——易地扶貧搬遷。正巧那會兒村里總有人搬新房子,住進城里,我正想問問萍姐知不知道為什么,我還沒來得及開口,萍姐就告訴我她宣傳的這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就能讓我們搬進城里,住上新房子。
起初心里舍不得老屋,畢竟住了幾輩人吶!恰巧那時兩個兒子在蘑菇小鎮(zhèn)新市民居住區(qū)工地上開塔吊,知道這事兒后就一直給我做思想工作,說房子質量好得很,他們親自建設的。
后來我們開了“家庭會議”,就算是為了下一輩的教育、醫(yī)療和未來的發(fā)展,全家一致同意搬,一定要搬!
我們家一人分到了20平米,但大兒子要結婚了,我們就四處借了4萬塊,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多購買20平米,把差價補齊。但國家政策好!后來又把我們交的錢給我退回來了!搬進新家之后特別高興,現在我家兒媳婦也進門了,肚子里還有了娃娃,都快要生了!
搬家前后,萍姐都很關心我家,三天一小跑,五天一久坐,她告訴我要外出務工才能賺錢,辦理新市民居住證以后孩子可以就近讀書,“新市民”醫(yī)療待遇好,還有綠色通道……我聽都聽出有希望,早早辦妥了新市民居住證,又外出務工,要不是疫情,我現在還帶著老鄉(xiāng)在寧波打工呢!
大前年,我大兒子在老家?guī)腿瞬鹚,從樓上摔下來骨折,我們趕到醫(yī)院的時候已經開始救治,萍姐告訴我因為我們是精準扶貧戶,所以醫(yī)院會先開展醫(yī)療救助,費用后面繳納,那時候我眼淚都出來了,很感動!
致富帶頭人
我在寧波打工,被“新冠病”給嚇回來了,萍姐告訴我人不能閑著,政府正在扶持一個蘑菇小鎮(zhèn)的重點產業(yè)項目——種木耳,我可以借助政策得到5萬塊的“特惠貸”,本錢不用愁。我相信政策,更相信幫扶我的干部,興沖沖的就和萍姐去了解更多詳細的情況。
現在我自己承包了7畝地,但我本來想承包10畝,當時領導們說我沒種過木耳,怕經驗不足,所以只給7畝,這個讓我有點不高興!
我選的那塊地,陽光充足得不得了,那木耳一朵朵長出來看見了心里暖和得很!情況好的時候一天能摘七八千塊錢,我一個人忙不贏,就喊了10個人來幫我摘,開工錢。經常早上四五點就開始摘了,從沒想過自己會有成老板給別人發(fā)工資的這天。
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的都說我是從精準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不過,我還真動員了以前的老鄰居韋照魁家、何長平家一起積極響應易地扶貧搬遷,我去寧波打工時帶的老鄉(xiāng)就是韋照魁老婆,她們還來看過我家房子,曉得我說的是真的,就都過來了。
我其實就是個粗人,不知道該怎么說,總之就是感謝!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萍姐一直以來的幫助!聽萍姐說明年我還能多貸些款,我準備明年再貸個幾萬塊,再多承包點地擴大木耳規(guī)模,把日子再過好點兒……
(口述/張龍美 整理/劉珠珠)
責編:盧生龍
![](/skin/list_news/images/icon.png)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