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 春暉行” 愛心衣物捐贈走進興義市泥凼鎮(zhèn)
迷彩服以后再也不會穿了,放在宿舍嘛!占地點,恰好這個時候,春暉社組織“天氣晴、春暉行”軍訓服裝募捐活動,迷彩服就有了用武之地,洗干凈,就當獻一次愛心吧!在募捐現場一位新生不好意思地說。
(圖片為募捐現場)
10月,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新生軍訓圓滿結束。早在新生軍訓期間,按照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春暉社以前募捐軍訓服裝的慣例,開始向新生發(fā)放《捐獻軍訓服裝倡議書》,影響廣泛。通過在教學樓前設咨詢臺和募捐點的方式進行募捐,共收到軍訓服裝154余套,軍用膠鞋60雙,同時便裝127套。春暉社成員再次對募集到的軍訓服進行分類整理,對發(fā)霉、異味、不整潔的服裝進行手工清洗、晾曬、消毒,然后打包裝箱。
(圖為募捐現場,社員正在分理服裝)
在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春暉社前社長冉明珠的幫助協(xié)調下,11月13日,154套軍訓服裝被運往興義市泥凼鎮(zhèn)。當地黨委政府非常重視這次來之不易的愛心衣物捐贈機會,并大膽嘗試與高校公益社團合作。經商議,將此批軍訓服裝發(fā)放到貴州精神展示長廊沿線喀斯特地貌較為嚴重的學校、梨樹、老寨等三個村寨。10點整,服裝發(fā)放儀式正式開始,對象為城鄉(xiāng)五保、低保、貧困戶。
(圖為服裝發(fā)放現場)
服裝發(fā)放結束后,在學校村黨員活動室召開簡短的座談會。泥凼鎮(zhèn)黨委委員、人武部部長楊林說:泥凼鎮(zhèn)現有約5000名外出務工人員,是勞務輸出大鎮(zhèn),而喀斯特地貌較為嚴重的梨樹、學校、老寨三個村就占到五分之一,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無人照管的問題日漸嚴重,孩子的學習成了一大難點,希望春暉社能在寒暑假組織一些支教、輔導學習之類的短暫幫扶、幫教活動,幫助留守孩子完成求學夢。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春暉社負責人紹鏊儆及代表王瑞仙表示:來到泥凼鎮(zhèn),感觸很深,雖然環(huán)境惡劣,看得出來政府很掛心,人民淳樸、勤勞。下一步,他們打算向共青團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團委匯報,將與泥凼鎮(zhèn)建立長久聯系機制,急所能及為山區(qū)群眾做貢獻。
據了解,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春暉社自2006年成立以來,便以“盡孝、感恩、反哺、回報”的理念立足于校內,逐漸被老師和學生群體知曉。一群懷揣感恩社會、反哺故土之心的莘莘學子踴躍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來,在學院團委領導的指導、幫助下,越來越多的學生走上反哺之路,并自發(fā)地組織開展調研、義務支教、愛心募捐等活動,足跡遍布黔西南州各縣市區(qū),活動質量高,影響群體廣泛。
(圖為興義師院春暉社代表與泥凼鎮(zhèn)學校村村支兩委成員合影)
(冉明珠 攝影報道)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