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区日韩欧美亚洲|国产一级无码午夜大片|亚洲a级片中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久久偷偷鲁偷偷鲁综合麻豆|国产无AV码在线观看粉嫩|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不卡人妻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興義

七月半,興義市民紛紛燒錢紙祭祀親人!透射心靈深處的那份疼痛與祈福...

2018年08月26日 09:31:23來源:亮點黔西南 作者:江林

  8月25日(陰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jié) 。

  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為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qū)七月十四),與上元節(jié)、下元節(jié)合稱三元。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xí)俗,與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三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

  實際上,在這些節(jié)日中,除春節(jié)外,興義人、黔西南人最重視的是七月半,大都會放下手中的生意,或請假回老家燒錢紙、蠟燭、香,祭祀故去的親人,并祈禱故去親人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健康、和睦、鴻發(fā)等。

  8月24日(陰歷七月十四),興義市桔山一小區(qū)居民在燃燒蠟燭、錢紙祭典親人。

  8月23日(陰歷七月十三),興義市永樂路一小區(qū)居民在燃燒蠟燭、錢紙祭典親人。

  8月24日,興義市桔山一小區(qū)居民在燃燒蠟燭、錢紙祭典親人。

  中元節(jié)到來,根據(jù)傳統(tǒng)和習(xí)俗,興義市,乃至黔西南的絕大多數(shù)家庭都要過節(jié),有的家過十二或十三(有說法是祭祀去世3年以內(nèi)的親人),而有些家庭是過十四(有說法是祭祀去世4年以上的親人)。這天,人們常常要焚燒香燭紙錢等祭祀用品,祭奠逝者。

  8月22日至25日即陰歷七月十二至十五,每到晚8點起,街道邊上就有市民點燃蠟燭燒"錢紙"祭祀去世的親人,緬懷先人,寄托哀思。

  興義人、黔西南人比較重視七月半,不少人會放下手中的生意,或請假回老家燒錢紙、蠟燭、香,祭祀故去的親人,并祈禱故去親人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健康、和睦、鴻發(fā)等。圖為興義市桔山一商家關(guān)掉店門,全家大小四口人趕回安龍老家過七月半。

  一位年屆60的興義市民黃先生說了這么一件事。他30多歲時,一向健康的母親患上重病,住院一個多月未見好轉(zhuǎn)。母親一天突然自言自語(實際上是講給他聽的)地說:“不曉得二天我死了,老三(黃先生)會不會燒紙給我用不。”黃先生吃了一驚,趕緊說:會會會!但馬上覺得不妥,母親才63歲,身體很好一年難得進一次醫(yī)院,怎么會走嘞?

  然而,又一個多月后,母親在病痛折磨中還是離開了他及兄妹。黃先生感到心一陣陣絞痛。從那以后,每到春節(jié)上墳、清明節(jié)亮燈,尤其是七月半,他都要給母親燒很多錢紙,寄托對母親追思、緬懷。他感到愧疚的是,母親辛苦了一輩子,在世時他沒有好好的陪陪老人。

實際上,七月半,每個人燒錢紙祭祀親人,都有一個不一樣的心情,或是一份對親人的追思、愧疚;祈禱故去的親人天堂安好,保佑活著的家人平安、健康、和睦!

  興義人家七月半祭祀用品有錢紙、蠟燭、香,還有衣服、鞋、車、房等。

  興義人家七月半祭祀用品有錢紙、蠟燭、香,還有衣服、鞋、車、房等。

  七月半祭祀用品的錢紙面額從10元、20元、50元、100元,到1000元,10000元,甚至到100萬元,這種大面額冥幣往往表達了對去世親人的心態(tài):希望去世親人在陰間多些錢花。

  甚至到100萬元,這種大面額冥幣往往表達了對去世親人的心態(tài):希望去世親人在陰間多些錢花。

  “七月半”期間,有的人家燃燒10元、20元面額冥幣。但是,大多數(shù)人家卻是“大手筆”:燃燒1000元、10000元,甚至是100萬億元面額冥幣,說是燒給去世的親人享用,或者"打麻將"用;還有金元寶、金首飾以及小轎車、手機等。在世沒有享受,或者享受不夠,讓去世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大享受,同時也是為了圖得先祖或是過世親人保佑在世之人平安健康、走好運。

  祭祀燃燒紙包,里面裝有冥幣、金元寶、錢紙等。紙包上面寫上了去世親人的姓名,燒紙包者及家人的姓名,紙包數(shù)量等。

  在興義,部分城市人家,農(nóng)村大部分人家都掛有家神牌位,牌中書刻有繁寫文字:天地國親師位。師位兩邊一幅對聯(lián)“惟求事業(yè)參天地,莫使身心愧祖宗”,反映了后人祭祀先人的心態(tài)、目的等。

“貢飯”

掛有家神牌位的人家,通常要在家里做上故去親人愛吃的菜(通常有七八個、甚至超過十個菜),很豐富,差不多有春節(jié)年夜飯那么多。然后點上香、燒起紅燭祭祀,興義人稱為。“貢”故去親人,列祖列宗,祈禱保佑后人平安、健康、和睦、發(fā)達。

  “貢”了一段時間(通常為半小時后)家人才開始上桌吃飯。飯后帶上燒包、蠟燭、香等到外邊燃燒祭祀。

  有的小區(qū)、街道,會設(shè)置一些焚燒香燭紙錢區(qū)域,供人們燒紙,祭拜。這樣做一是杜絕了火災(zāi)的發(fā)生, 二是方便清理,街道、小區(qū)不會顯得很臟亂。圖為桔山一小區(qū)設(shè)置的焚燒香燭紙錢區(qū)域。

  在永樂路一小區(qū),市民在設(shè)置的區(qū)域焚燒香燭紙錢,祭祀。

  2017年9月3日陰歷七月十三,在同一地點同一小區(qū),市民在規(guī)定的地方點燃蠟燭燒"錢紙"過七月半祭祀親人。

  市民們在規(guī)定特定的區(qū)域焚燒香燭紙錢,祭拜。這樣做一是杜絕了火災(zāi)的發(fā)生, 二是方便清理,街道、小區(qū)不會顯得很臟亂。

  吃過晚飯后,市民們陸陸續(xù)續(xù)的將準(zhǔn)備好的香燭、紙包、寫好的包封,折好的“金元寶”拿到路邊,選擇一塊空地,點上一對蠟蠟,燃上一炷香或者幾炷香,點燃祭奠用的紙錢、冥鈔等物品就開始祭祀。接著,向火堆潑“水飯”(半碗水,里面加一些飯粒),說是備給老祖人路上的伙食。

  燃燭燒紙祭拜,表達了人們對逝去親人、或?qū)ψ嫦鹊膽涯睢⒆匪,祈禱在世人平安健康長壽,當(dāng)然也有保佑官運財運鴻發(fā)的。這成了一種習(xí)俗。

  在金水南路,市民在路邊焚燒香燭紙錢,祭祀。

  在金水北路,市民在路邊焚燒香燭紙錢,祭祀。

  8月25日陰歷七月十五,在金水北路,市民在路邊焚燒香燭紙錢祭祀痕跡。

  燃燒后的金元寶。

  8月25日陰歷七月十五,在金水北路,市民在路邊焚燒香燭紙錢祭祀痕跡。灑水飯,讓去世的親人在陰間吃上。

  興義人、黔西南人最重視七月半,燒錢紙、蠟燭、香,祭祀故去的親人,并祈禱故去親人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健康、和睦、鴻發(fā)等。

  不過,我們更要重視的是活著的親人,尤其是老人;要多抽時間陪陪老人,讓他們平安健康,開心快樂、安享晚年!

  老人若是故去,離開我們,再多的錢,或者燒上100萬、一個億的錢,對他們都沒用。這只不過是我們的一點哀思、一點精神自慰而已!

  家中有一老,是個寶!


中元節(jié)

資料: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jié)”,也稱“中元節(jié)”(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jié)歸屬道教,盂蘭盆節(jié)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jié)”、“施孤”,又稱亡人節(jié)、七月半。盂蘭盆節(jié)“鬼節(jié)”,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qū)為十三或十四)。

  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xí)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ji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nèi)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燒時嘴里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lǐng)錢用嘍。”

  民間認為,整個七月為鬼月。初一鬼門開,十五鬼門關(guān)。民間以路邊點火、河中放燈、提供鞋子等辦法,滿足鬼出門活動的需要,以免它們連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無法出行而在原地為非作歹,當(dāng)然,點燈引路等辦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夠“找到回去的路”。

  (江林)


我要評論

共有0條評論

熱文排行

24小時 一周 一月

七月半,興義市民紛紛燒錢紙祭祀親人!透射心靈深處的那份疼痛與祈福...

亮點黔西南 | 2018年08月26日 09:31:23 | 江林

  8月25日(陰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jié) 。

  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為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qū)七月十四),與上元節(jié)、下元節(jié)合稱三元。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xí)俗,與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三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

  實際上,在這些節(jié)日中,除春節(jié)外,興義人、黔西南人最重視的是七月半,大都會放下手中的生意,或請假回老家燒錢紙、蠟燭、香,祭祀故去的親人,并祈禱故去親人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健康、和睦、鴻發(fā)等。

  8月24日(陰歷七月十四),興義市桔山一小區(qū)居民在燃燒蠟燭、錢紙祭典親人。

  8月23日(陰歷七月十三),興義市永樂路一小區(qū)居民在燃燒蠟燭、錢紙祭典親人。

  8月24日,興義市桔山一小區(qū)居民在燃燒蠟燭、錢紙祭典親人。

  中元節(jié)到來,根據(jù)傳統(tǒng)和習(xí)俗,興義市,乃至黔西南的絕大多數(shù)家庭都要過節(jié),有的家過十二或十三(有說法是祭祀去世3年以內(nèi)的親人),而有些家庭是過十四(有說法是祭祀去世4年以上的親人)。這天,人們常常要焚燒香燭紙錢等祭祀用品,祭奠逝者。

  8月22日至25日即陰歷七月十二至十五,每到晚8點起,街道邊上就有市民點燃蠟燭燒"錢紙"祭祀去世的親人,緬懷先人,寄托哀思。

  興義人、黔西南人比較重視七月半,不少人會放下手中的生意,或請假回老家燒錢紙、蠟燭、香,祭祀故去的親人,并祈禱故去親人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健康、和睦、鴻發(fā)等。圖為興義市桔山一商家關(guān)掉店門,全家大小四口人趕回安龍老家過七月半。

  一位年屆60的興義市民黃先生說了這么一件事。他30多歲時,一向健康的母親患上重病,住院一個多月未見好轉(zhuǎn)。母親一天突然自言自語(實際上是講給他聽的)地說:“不曉得二天我死了,老三(黃先生)會不會燒紙給我用不。”黃先生吃了一驚,趕緊說:會會會!但馬上覺得不妥,母親才63歲,身體很好一年難得進一次醫(yī)院,怎么會走嘞?

  然而,又一個多月后,母親在病痛折磨中還是離開了他及兄妹。黃先生感到心一陣陣絞痛。從那以后,每到春節(jié)上墳、清明節(jié)亮燈,尤其是七月半,他都要給母親燒很多錢紙,寄托對母親追思、緬懷。他感到愧疚的是,母親辛苦了一輩子,在世時他沒有好好的陪陪老人。

實際上,七月半,每個人燒錢紙祭祀親人,都有一個不一樣的心情,或是一份對親人的追思、愧疚;祈禱故去的親人天堂安好,保佑活著的家人平安、健康、和睦!

  興義人家七月半祭祀用品有錢紙、蠟燭、香,還有衣服、鞋、車、房等。

  興義人家七月半祭祀用品有錢紙、蠟燭、香,還有衣服、鞋、車、房等。

  七月半祭祀用品的錢紙面額從10元、20元、50元、100元,到1000元,10000元,甚至到100萬元,這種大面額冥幣往往表達了對去世親人的心態(tài):希望去世親人在陰間多些錢花。

  甚至到100萬元,這種大面額冥幣往往表達了對去世親人的心態(tài):希望去世親人在陰間多些錢花。

  “七月半”期間,有的人家燃燒10元、20元面額冥幣。但是,大多數(shù)人家卻是“大手筆”:燃燒1000元、10000元,甚至是100萬億元面額冥幣,說是燒給去世的親人享用,或者"打麻將"用;還有金元寶、金首飾以及小轎車、手機等。在世沒有享受,或者享受不夠,讓去世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大享受,同時也是為了圖得先祖或是過世親人保佑在世之人平安健康、走好運。

  祭祀燃燒紙包,里面裝有冥幣、金元寶、錢紙等。紙包上面寫上了去世親人的姓名,燒紙包者及家人的姓名,紙包數(shù)量等。

  在興義,部分城市人家,農(nóng)村大部分人家都掛有家神牌位,牌中書刻有繁寫文字:天地國親師位。師位兩邊一幅對聯(lián)“惟求事業(yè)參天地,莫使身心愧祖宗”,反映了后人祭祀先人的心態(tài)、目的等。

“貢飯”

掛有家神牌位的人家,通常要在家里做上故去親人愛吃的菜(通常有七八個、甚至超過十個菜),很豐富,差不多有春節(jié)年夜飯那么多。然后點上香、燒起紅燭祭祀,興義人稱為。“貢”故去親人,列祖列宗,祈禱保佑后人平安、健康、和睦、發(fā)達。

  “貢”了一段時間(通常為半小時后)家人才開始上桌吃飯。飯后帶上燒包、蠟燭、香等到外邊燃燒祭祀。

  有的小區(qū)、街道,會設(shè)置一些焚燒香燭紙錢區(qū)域,供人們燒紙,祭拜。這樣做一是杜絕了火災(zāi)的發(fā)生, 二是方便清理,街道、小區(qū)不會顯得很臟亂。圖為桔山一小區(qū)設(shè)置的焚燒香燭紙錢區(qū)域。

  在永樂路一小區(qū),市民在設(shè)置的區(qū)域焚燒香燭紙錢,祭祀。

  2017年9月3日陰歷七月十三,在同一地點同一小區(qū),市民在規(guī)定的地方點燃蠟燭燒"錢紙"過七月半祭祀親人。

  市民們在規(guī)定特定的區(qū)域焚燒香燭紙錢,祭拜。這樣做一是杜絕了火災(zāi)的發(fā)生, 二是方便清理,街道、小區(qū)不會顯得很臟亂。

  吃過晚飯后,市民們陸陸續(xù)續(xù)的將準(zhǔn)備好的香燭、紙包、寫好的包封,折好的“金元寶”拿到路邊,選擇一塊空地,點上一對蠟蠟,燃上一炷香或者幾炷香,點燃祭奠用的紙錢、冥鈔等物品就開始祭祀。接著,向火堆潑“水飯”(半碗水,里面加一些飯粒),說是備給老祖人路上的伙食。

  燃燭燒紙祭拜,表達了人們對逝去親人、或?qū)ψ嫦鹊膽涯、追思,祈禱在世人平安健康長壽,當(dāng)然也有保佑官運財運鴻發(fā)的。這成了一種習(xí)俗。

  在金水南路,市民在路邊焚燒香燭紙錢,祭祀。

  在金水北路,市民在路邊焚燒香燭紙錢,祭祀。

  8月25日陰歷七月十五,在金水北路,市民在路邊焚燒香燭紙錢祭祀痕跡。

  燃燒后的金元寶。

  8月25日陰歷七月十五,在金水北路,市民在路邊焚燒香燭紙錢祭祀痕跡。灑水飯,讓去世的親人在陰間吃上。

  興義人、黔西南人最重視七月半,燒錢紙、蠟燭、香,祭祀故去的親人,并祈禱故去親人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健康、和睦、鴻發(fā)等。

  不過,我們更要重視的是活著的親人,尤其是老人;要多抽時間陪陪老人,讓他們平安健康,開心快樂、安享晚年!

  老人若是故去,離開我們,再多的錢,或者燒上100萬、一個億的錢,對他們都沒用。這只不過是我們的一點哀思、一點精神自慰而已!

  家中有一老,是個寶!


中元節(jié)

資料: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jié)”,也稱“中元節(jié)”(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jié)歸屬道教,盂蘭盆節(jié)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jié)”、“施孤”,又稱亡人節(jié)、七月半。盂蘭盆節(jié)“鬼節(jié)”,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qū)為十三或十四)。

  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xí)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ji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nèi)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燒時嘴里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lǐng)錢用嘍。”

  民間認為,整個七月為鬼月。初一鬼門開,十五鬼門關(guān)。民間以路邊點火、河中放燈、提供鞋子等辦法,滿足鬼出門活動的需要,以免它們連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無法出行而在原地為非作歹,當(dāng)然,點燈引路等辦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夠“找到回去的路”。

  (江林)

推薦閱讀
廉潔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4-09-16
亮點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報  2024-09-19
黔西南日報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檢察院  2024-09-19
普安縣融媒體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報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點黔西南  2024-09-22